(员工记者金虹谷汪逸萍)为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课程的教学进程和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员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果的认识和理解, 考察毛泽东主席故里,体会马哲中国化进程 28日下午,团队抵达位于湖南韶山的毛泽东故居。门外双塘贮白水,宅旁层岭植青松。斑驳的泥砖墙壁,严实的青瓦屋顶,室内整齐的摆设,让大家渐渐融入安静的气氛里,缅怀、沉思。“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近代中国寂寥的大地上,响起了一位巨人的脚步声,沉重而坚定……1925年,离家多年的毛泽东回到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在家乡播下了一颗颗顽强的革命火种,点燃了韶山人民革命的星星之火,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7年,毛泽东又一次深入韶山走访调查,并将韶山“泥脚杆子”的斗争经验写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此,韶山便与中国革命血脉相连。 同学们从堂屋走进旧居,看的很认真、很仔细。在毛主席的卧室里,大家一边看说明词,一边向陈老师询问毛主席早年的学习、生活的情况,尤其是韶山党支部的建立情况。陈食霖教授向大家介绍到:“毛泽东建立这个支部,是中国革命的一大创举,也是毛泽东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的一个标志。” 从故居出来,同学们又参观了晒谷坪,看到了毛主席家的稻田、菜地。金黄色的油菜花艳丽夺人,格外醒目。大家三三两两,对于毛泽东主席在这块革命圣地上所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的具体分析矛盾和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进行了现实的追忆和想象,使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更加情境化、生动化。 在毛泽东铜像广场上,午后的阳光倾泻在高大的主席铜像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一步一步,团队成员怀着崇敬缓慢地走进,向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三鞠躬致敬。毛泽东铜像右侧庄严的入党誓词,也勉励着我们继承革命先辈的优秀传统,笃志笃学,勤勉奉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随后,团队又驱车来到位于湖南宁乡县的花明楼乡刘少奇故居。面向水塘,背依群山,绿树环绕,我们走进了这座与毛泽东故居构造异曲同工的宽广明亮的宅院。大门额上悬挂着邓小平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的横匾,两边对联“日月公愁云,六字沉冤,浩浩神州遗永恨;山河昭亮节,千秋伟绩,熔炼青史纪精忠”饱含了对昔日战友蒙冤而去的深切同情与其一生鞠躬尽瘁的赞叹。 刘少奇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者之一,他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高度重视由分配和物质利益印发的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由官僚主义作风引发的干群矛盾等问题。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大厅里,赫然印着1957年刘少奇在《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警句:“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恰是共产党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社会主义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生动写照。
满怀着缅怀与崇敬,7003全讯白菜赴湖南长沙、韶山教学实践教学团队沐浴着伟人们思想的光辉,静静地离开了这里。休息一晚后,即将开始探访伟人足迹的又一段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