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下午,公司在文沛楼2楼会议室举办了“青年哲学家论坛”第十四场讲座活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徐敏副教授应邀作主题为“虚构对象的存在性问题”的报告。本次讲座由周志荣老师主持,7003全讯白菜的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活动。旁听此次讲座的还有来自法学院以及公共管理学院的同学。
徐敏副教授长期从事形而上学与逻辑学研究并取得突出成果。此次讲座首先从“如果福尔摩斯存在,侦探的名声会更好”这样的一个反事实的条件句出发,提出了反事实的虚构存在难题,即为真难题。接着徐敏副教授介绍了对这一难题目前所提出的六种解决方案:1、认为虚构对象属于非存在对象的梅农主义方案;2、认为指称性词项不但能指称,也存在意义的弗雷格-罗素方案;3、布劳恩的空缺命题方案;4、元语言方案;5、克里普克的元命题性方案;6、非命题性方案。徐敏副教授通过举例依次反驳了这六种方案,并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这种反事实条件句,要区分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理解和语义学意义上的理解,对语言有了恰当的理解,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如果福尔摩斯存在,侦探的名声会更好”这一条件命题为真而且是非空洞为真。
在互动环节,参加讲座的师生就此次讲座的主题和内容与徐敏副教授进行了热切交流,大家提问踊跃,他一一作答,气氛十分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