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3全讯白菜“希贤人文大讲堂·海外名家系列讲座”第八讲:威廉·戈尔丁和他的时代

发布者:姚春平发布时间:2022-06-15

(通讯员:贾新旺,李卓)2022613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爵士之女、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英国作家、资深文学编辑朱迪·戈尔丁·卡弗(Judy Golding Carver)夫人应公司之邀,通过视频会议线上平台在公司二楼会议室做了一场题为“威廉·戈尔丁和他的时代”(William Golding: the novelist in his time)的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系7003全讯白菜为拓展国际交流、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拓宽学院师生学术视野和人文素养而举办的希贤人文大讲堂·海外名家系列讲座活动的第八场。讲座由王成军老师主持和翻译,公司党委书记刘琳琳、副经理朱松峰、哲学系主任何建锋、黄敏等老师,以及来自于7003全讯白菜、外国语学院等30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此外,公司还邀请到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溪老师作为嘉宾出席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朱迪·戈尔丁·卡弗夫人从文学的和私人的视角揭示了她的父亲,也就是威廉·戈尔丁这位二十世纪重要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其时代以及他从这一时代所获得的生命经验之间的深刻关联,并向我们讲述了这位大作家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朱迪夫人认为,戈尔丁的文学创作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他对于生命以及这个世界的深刻反思。因为出身贫苦,家里照明不足,童年时期的戈尔丁由此习惯了黑暗并对之抱有深深的恐惧,而这种对黑暗和恐惧的感受都能在他的几本小说里,特别是《品彻·马丁》和《自由落体》中找到。戈尔丁这种对黑暗的恐惧不仅仅是对自然的黑暗的恐惧,也是对于人性之黑暗的恐惧。在其家乡附近的海滩上,幼年的戈尔丁曾目睹“一战”中德国舰艇的沉默,而在“二战”发生后,戈尔丁又曾加入海军,抗击德国纳粹,体验到了“一个人能对另外一个人做出何等的事情”,这些对于战争的恐怖记忆和经历都成了他创作的背景,也构成了他许多作品当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人性的黑暗和复杂。不管是他享誉世界的《蝇王》还是《品彻·马丁》《黑暗昭昭》《继承者》等代表性作品当中,他都对于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思考,他的这一探索和思考也因此成为他获得198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理由。但戈尔丁又并非一个纯粹的悲观主义者,他也曾于童年时在海滩上度过快乐的时光,在青年时碰到了朱迪夫人的母亲——安·布鲁克菲尔德并不顾家庭的反对和他的这位一生所爱结婚。这令戈尔丁又对人充满了关怀和同情,并且怀有一种乐观的期望,尽管他早年因为其父亲的影响而抱有的对于人类进步的那种信念已经随着他的成年的经历而破灭。同样,这种乐观主义和对人的悲悯也反映在了他的作品当中,比如,在《品彻·马丁》中,主角品彻尽管是个自私自利的恶棍,但最终却还是被赋予了人性,而在《教堂尖塔》之中,那位利用他人来实现自己建造一座巨塔的野心的教长约斯林也最终醒悟了。此外,在《蝇王》《黑暗昭昭》等小说中间,还出现了几个“圣徒”般的人物,因为戈尔丁相信,尽管我们的人性并不值得赞许,但良善而慈悲的人总会在这个世界当中存在的。

根据朱迪夫人的讲述,她的父亲戈尔丁受过良好的科学教育,却又对奇迹的世界抱有期望,他曾努力试图去寻找一个理论来桥接自然科学的世界和他相信存在着的奇迹世界。同时,他也是一位追求社会公义的社会主义者,在于牛津大学读书时,他就对当时英国的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感到愤怒并退学。他终生都是左翼政治的支持者,在他的一些作品,比如《启蒙之旅》当中,他也利用他笔下的人物,表达了对于社会正义的热烈渴望和追求。本质上,作为文学家和思想者的威廉·戈尔丁是一位对于人类命运抱有充分关切的人类中的一员。他会回忆起童年时在沙滩上与那些弱小的海洋生物相处的快乐时光,也会忧心忡忡于它们的日渐消失。他认为,人类面临的最大任务,就是团结在一个伟大的目标之下,拯救我们人类自身——不仅将自己从人性的黑暗当中拯救出来,也将自己从自毁的本性当中解救出来。

朱迪夫人的演讲结束后,来自于武汉大学文学院的陈溪副教授总结了本次讲座的内容并代表听众向朱迪夫人表示了真挚的感谢。陈溪老师认为,朱迪夫人的讲座揭示了关于戈尔丁作品的重要一点,此即,我们在阅读和理解这位大文学家的时候,不能局限于一种“二元的”观点,简单地将其作品看作是对光明与黑暗、文明与野蛮等一系列二元对立的表达,而是应该看到其作品思想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乃至两难”,以一种辩证的、综合性的眼光去理解。朱迪夫人对陈溪老师的评论做出了回应和感谢,也对于公司能邀请她并组织这次讲座表示了感谢。提问环节中,多位老师和员工从学术、生活等不同方面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朱迪夫人则耐心地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详尽的回答。最后,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


科学研究

    最新更新
    最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