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7003全讯白菜】“经典领航•哲思中南”读书训练营优秀作品③

发布者:汤彪发布时间:2023-04-06

     “经典领航·哲思中南”精读一本经典读书训练营,由校团委、员工会与湖北省新华书店主办,7003全讯白菜团委、员工会联合倍阅·7003白菜网店承办。训练营于2022年10月开营,在前期报名的500余名员工中选拔了40余位参加后续读书活动。训练营共开展了10期读书活动,营员们在湖北省新华书店倍阅高校文化服务平台运营总监王颖超老师的领读下,对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宋朝名仕的传世佳作进行了品读赏析,并撰写了39篇高质量的读书报告。  本期要展示的是金融2201徐国安带来的《历史记忆的影子》。


往事越千年,其实今人看古人,仍觉得那些诗词歌赋的鲜活与引人注目,究其原因,无非是这两个,其一是其中包含的人类共同记忆,使人觉得亲切;其二则是包含着普世道德价值观,使人不得不敬仰佩服,内化于己。古人需要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考察,而古人作为对我们的意义则需要放在当下的语境中去学习。

北宋文人的历史是一部文化史,而一切历史是当代史。1046年,宋仁宗庆历六年,范仲淹及其好友官场受挫,受滕子京之托,范仲淹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里面在我看来有两层意思,一是个人层面,人生总是宦海浮沉的,没有一个成功的人在找寻自身意义的道路上不曾受挫,这一点是则是所有人的共同体验。就这样,古代的文学泰斗,大政治家与当代人拉近了距离。“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面对不确定的人生,有什么永恒的解法或者说人生态度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功名享受和人生理想,道德操守,中国士人往往要做出两难抉择,而范公的抉择给出了一个普适性的答案,以天下为己任,而不是以自己为己任。阅读经典,首先目的是升华自我,在相同的境遇中,不论顺境逆境,都能做到泰然自若,坚守心中的道德。

文人也会流露出生活化的一面。诚然,这种生活化或许建立在文人本身及其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深度上。读书会中苏轼的生平尤其令人着迷。苏轼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立体丰满,在于他的幽默,苏轼与刻板的理学家程颐对关于司马光的葬礼于朝堂上激辩,少了一点严肃,让人更觉得亲切。苏轼更是融合儒佛道三家于一体的大家,美食家、画家、书法家、诗人、政治家身份的丰富性,给了他更多解读的可能。“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被贬黄州时,醉酒归来,词的上阙写出一番再平常不过的景象,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家童鼾声如雷简直穿越千年如在耳畔,抛开苏轼的处境不看,这其中多少有一点幽默的生活情趣在。然而,词的下阙,笔锋一转:“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何时才能放下?我想苏东坡此时也很纠结,面对明月之夜,或许很多人都发出如此感叹。历经了那么多,乌台诗案的生死之间,政敌在诗作中罗织罪名。那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就像孔子感叹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那么真的能做到吗?恐怕是不行的吧,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生虽然漫长,关键的不过是那么几步。中国士人“读书入世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在,尤其是在儒学渐渐向理学转变的宋代,总是在敦促着他们积极入世。阅读经典的意义,或许就在“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间,或许痛苦是暂时的,心里放下则放下。或许正如禅宗所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苏轼的伟大之处,便是能从生活百态中看出更进一步、更加广阔的人生图景,进而感叹出非凡的人生命理。

苏轼将去世之时,僧人曾言“现在,你要想着极乐世界!”而苏子言:“勉强想就错了。说罢就去了。听到此处,很难不让人动容。这句略带着调侃、无奈,但更多是超脱的最后一言是他一生的圆满句号。经典之所以经典,更重要的是书写经典的人,他们本身便是一个经典的化身。他们的贡献不局限于当时,更是在千秋万代。

北宋文人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们的经典与现代人相联系相共鸣,更在于其本身就贴近现实。“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被贬之时曾问身边的寓娘,离家万里,应该很思乡的吧?然而一个普通人却淡然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不禁为之动容(试问何人不会感动?),作下此篇给寓娘,也寄给了后世的我们。1046年,欧阳修任江西滁州太守,作《醉翁亭记》:“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与民同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虽然背后仍有难言之隐的伤痛,但是美酒在前,山水在眼前。

历史的记忆,文化的记忆,是由这些文化巨人共同构成的。他们已然成为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标识,闪耀着千秋,无论时代如何,他们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