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7003全讯白菜】“经典领航•哲思中南”读书训练营优秀作品④

发布者:汤彪发布时间:2023-04-07

    “经典领航·哲思中南”精读一本经典读书训练营,由校团委、员工会与湖北省新华书店主办,7003全讯白菜团委、员工会联合倍阅·7003白菜网店承办。训练营于202210月开营,在前期报名的500余名员工中选拔了40余位参加后续读书活动。训练营共开展了10期读书活动,营员们在湖北省新华书店倍阅高校文化服务平台运营总监王颖超老师的领读下,对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宋朝名仕的传世佳作进行了品读赏析,并撰写了39篇高质量的读书报告。本期要展示的是哲学2101金美玲带来的《悟文人风骨 谱我辈华章》。


       或许谈到宋朝,可能首先会想到的是羸弱无力,任人宰割的赵氏王朝;是奸臣横行,忠言逆耳的黑暗官场;是纸醉金迷,流连烟雨的风情浪子……然而,这学期的读书会却将我带入了一个光辉熠熠,文采超然的宋朝,听闻了数个荡气回肠,动人心弦的故事,领略了几代风姿卓然,独立于世的文人风骨。

范仲淹——铮铮铁骨,忧国忧民。朱熹曾赞许范仲淹为“天地人间气,第一流人物”,范正文公自当得起这“人间第一流”,范仲淹三任京官,三遭贬斥,直言诤谏,敢为孤臣。大漠孤雁,长烟落日,角声不绝,若无亲历塞外烽烟,又如何想象以为瘦弱文人竟可掌控北宋疆场风云。“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纵使居庙堂之高,他仍心系苍生,先忧后乐;纵使处江湖之远,他仍情牵黎民,立志报国。范仲淹于这北宋王朝中便如皓月皎皎,清辉尽扫官场污秽。

欧阳修——文坛领袖,千古伯乐。他四岁而孤,少年从学,仗义执言,以“朋党”自居。欧阳修恪守为官之责,追随范公,针砭时弊,虽贬无悔,畅论“小人无朋,君子无党”。他酷爱朴实无华之文风,领一代行诗文改革运动,文史兼备,风采远扬。老年提拔后进,曾巩、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苏浙……惜才爱才之心人尽皆知。醉翁晚年仍乐天知命,被贬仍怡然自乐,乐在山水之间,通达天命,不失一代大家风范。

王安石——孤影傲世,卓然自立。“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毫”,王安石少时亲历底层人民的疾苦与官吏的因循苟且,励志变革冗官冗员的社会风气, 他明明一介布衣,却忧心这积贫积弱的江山,施法变革,却是命途多舛。面对新旧势力鱼龙混杂的朝堂,王安石有心无力,熙宁改革最终不了了之,老年罢相,他心灰意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一腔热血挥洒北宋江山,无人识得介甫衷肠孤心!。但即便是变法受挫,他仍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视为人生座右铭。“六朝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沉溺与纸醉金迷的北宋王朝自将葬送于自己之手。

苏轼——豁达潇洒,乐天知命。苏轼少年成名,文惊四座,然中年坎坷,远谪异地。他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不羁,亦有“此事古难全”的婉约柔情,既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雄心抱负,亦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洒脱。苏轼在宦海沉浮中踯躅向前,在悲欢离合后烟雨平生。文坛千古,词作惊艳岁月,妙笔生花,书画惊艳众生,他永远是中华千年文化中的一缕清风,凡过之处,皆能带来一丝慰藉。

宋朝文人风骨,几世难求。他们既没有魏晋文人的隐逸,也不像明清文人的犬儒,而独有一股浩然之气,独立于世,他们既是文坛大家,亦是经世致用的政治家。范正文公主导“庆历新政”,政通人和;欧阳修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成绩显著;王安石主导“熙宁变法”,不畏人言,力推改革;苏东坡虽遭贬谪,所到之处,皆造福百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一种风骨的传承,是一种担当与使命,他们虽历尽官场沉浮,却仍坚守家国之志。

千年之后,他们的时代早已远去,但他们的风骨却仍然熠熠生辉。今日的重温,自当以先贤的风姿著吾辈华章,从北宋文人风骨中,我感悟到以下三点:

敏学好问,求知若渴。宋朝文人多勤奋好学,志存高远。范仲淹出生贫苦,却手不释卷,以至于“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其母画荻以教,欧阳修本人更是“昼夜废寝忘食,唯读书是务”;王安石“好学少为己”,幼时便通读天下经典,励志为天下先;即便如苏轼这般才高八斗之人,也言“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作为新时代青年,自当以专业知识为基,修习学问,观摩先哲之学,以资今世之道。大学学问庞杂百态,若不抱有求知若渴之心又如何参悟专业真理,只有坚守初心,不忘好学之志,方能在大学之中专注学业,成为栋梁之材。

乐观潇洒,豁达开朗。宋朝文人多是执拗的死性子,不知变通,有时甚至能将皇帝气出病来,但在政治原则上的坚守并不代表其人生态度的执拗,在官场的半生沉浮反而造就了他们乐天安命,通达豁然的心性。范仲淹虽被贬至睦州,却写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旷远豁达的名句;“把酒借东风,且共从容”更是体现出欧阳文忠的潇洒从容;苏轼更是处于逆境仍积极乐观的典型,一曲“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人生豪情。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困难,何不如与宋朝文人一般,虽历经沉浮,仍抱有豁达乐观之心,坚定心智,自不会被生活中的坎坷挫折所绊倒,最终也荆棘从中必将盛开希望之花。

忧国忧民,心系家国。宋朝文人多有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向。范正文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安石在全国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等新法,试图针砭时弊,救国于水火;苏轼虽多次遭朝廷贬谪,命途多舛,他却仍怀有忠君爱国之志,所到之处,政通人和,深受百姓爱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虽是颠沛流离,仍不忘造百姓之福。身为新时代青年,肩担改革复兴之重任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责之在我辈青年。我们自当不负韶华,心系国家,为祖国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青年力量。

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学习宋朝文人,感受他们的气节,他们的坚守,他们的尊严,他们的率真。这对启发在千年后我们如何去度过有意义的人生,如何坚守气节,砥砺心智,报效家国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