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7003全讯白菜】“经典领航·哲思中南”读书训练营优秀作品⑤

发布者:汤彪发布时间:2023-04-08

       “经典领航·哲思中南”精读一本经典读书训练营,由校团委、员工会与湖北省新华书店主办,7003全讯白菜团委、员工会联合倍阅·7003白菜网店承办。训练营于202210月开营,在前期报名的500余名员工中选拔了40余位参加后续读书活动。训练营共开展了10期读书活动,营员们在湖北省新华书店倍阅高校文化服务平台运营总监王颖超老师的领读下,对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宋朝名仕的传世佳作进行了品读赏析,并撰写了39篇高质量的读书报告。本期要展现的是法知产2201罗宇带来的《阅读经典,成就“今典”》。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着要读经典。那何以成为经典,为何要读经典,经典又与我们当代老员工有何关系呢?鄙人不揣简陋,仅以此篇,浅析“经典与青年”,以为引玉之砖。

何以成为经典?

澄清误区,在部分老员工眼中,只要是能够感动到自己,并深藏在心底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的也可称之为经典,其实是在滥用“经典。因为依此来看,现实生活中的霸道总裁小白文也可为之。开宗明义,经典何以成为经典?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具体而言,被世人记住、在时代留名、不因时间流逝而黯淡。

不言而喻,经典的内容是经久不衰的,但经典的文本即物质载体却难长存。换句话来说,现存的经典作品耗尽了毕生的运气,才能来到你的身边。相信大家都曾听闻孔壁中经、《清明上河图》的流传史等故事,诚然,部分经典作品确实是在历史的大风大浪中侥幸存生的。如苏轼《枯木怪石图》流经海外,直到2018年才回到中国。经典作品为何能流传?关键就在于其巨大的价值,家喻户晓,代代相传至今。经典作品流传实属不易,细究历史上那些经典作品,它们成为经典的过程,恰如大浪淘沙,又如烈火真金,时间的打磨非但没有将其磨灭,反而让其本色凸显,愈发闪耀。

为何要读经典?

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当代著名作家谢冕的文章《读书人是幸福的人》开篇就提到,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越丰满,现实生活将会越富有,越幸福。

那阅读经典的意义和收获是什么?宏观来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具体言之,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经典与青年有何关系?

《说文解字》有言:“与,赐予也。一勺为与。”正如此,经典与青年不是给予,而是赐予,这说明我们至少应该尊重经典。我们青年最好应如苏轼所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旧书指的是经典)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董事长演说词》中强调“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那何为学问?《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提到,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了。研究高深学问,先贤留下的经典作品无疑是一座价值连城的宝库。比如,《大学》有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的宗旨,以及老员工的方法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站在前贤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方能看得更远。

随着读书训练营中王老师对北宋文人故事的讲述,我们得以进一步生动趣味地了解经典作品的前世今生,加深其印象,学习其精髓。在下就举几个事例,指出几点当代具体方法。

1.《百官图》中,范仲淹此时化身一名刑侦画手,将时任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用亲信、广开后门、滥用私人的百官升迁次序一一指出,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批评,劝说皇帝制定制度、亲自掌握官吏升迁之事。此一鉴之,赏罚要分明,升贬要有据。

2.多次被贬后,友人梅尧臣《灵乌赋》中说他在朝中屡次直言,都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声,劝范仲淹应学报喜之鸟,而不要像乌鸦那样报凶讯而“招唾骂于里闾”,希望他从此拴紧舌头,锁住嘴唇,除了随意吃喝外,不要多事。为此,他立即也回写了一首同样题目的《灵乌赋》,在赋中斩钉截铁的写道,无论如何他都要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他始终都是“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此二鉴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欧阳修克服重重阻力,承受万般责骂,毅然决然倡导“平淡典要”的文风,凡是写华而不实文章的应试者一介不取。嘉佑二年这届科举成为史上最牛的一届科举,上榜的有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曾巩、苏轼、苏辙;大思想家张载、程颢;另有吕惠卿、章惇等9人后来官至宰相;还有收付河湟,为北宋拓边千里的名将王韶。这些实干之才一扫科举弊症,为宋朝选拔了许多英才。此三鉴之,我们要拒绝形式主义,要练就真才实学。

4.《周易·系辞下》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王安石变法看上去失败了,但青苗法,市易法等理财措施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国库充盈;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等军事新法从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北宋军力;保马法,培育了一大批优质的战马;“农田水利法”兴修了多处处水利田……总体而言,纵使王安石变法有诸多问题,但在熙宁、元丰年间,宋朝的国力大幅度增强,这是有目共睹的。且清末民初时,王安石的改革思想不仅为国内改革派(如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制定政策提供借鉴,甚至还传播到西方国家,如为时任美国农业部长亨利·阿加德·华莱士借鉴“常平仓”制度,领导起草了罗斯福新政农业方面的重要法令《1933年农业调整法》《1938年农业调整法》。且王安石表现出来的“三不足”精神和气概(天变不足惧,祖宗之法不足守,流俗之言不足恤)契合《大学》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为近代革新建功。

诚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此四鉴之,我们要用大无畏的勇者精神自我革新。

5.  苏东坡是当代老员工人生的心灵导师。轻狂时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思乡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失意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开怀时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此心安处是吾乡给人心灵慰藉;前后赤壁赋兼儒释道哲思。经历人生挫折时,要有一种坦然面对的心态,处事不惊,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乐观旷达。此五鉴之,乐天知命,相信生活的美好,不被外物所影响。

北大杨立华老师曾这样提及经典的意义,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甚至变化越来越显著、剧烈的时代,我们需要经典的恒久的力量,来支撑我们前行。《礼记》有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同理,虽有经典,弗读,不知其智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吾愿于当代老员工们共勉,做个行动派,做个乐天派,把握当下,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